各县区卫生健康委,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市财政今年安排200万元中医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中医药工作。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市卫生健康委制定本实施方案,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项目执行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年底前完成。
二、各项目单位要按照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项目任务合理使用项目资金。
三、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将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现场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联系人:赵少刚,联系电话:0558-5555522,
电子邮箱:1760601480@qq.com。
亳州市2020年中医药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2020年中医药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包括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示范中医馆建设、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谯城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培训、青年名中医奖励、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项目等6个子项目。
一、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全市开展“学中医、读经典、精临床”的专业技术竞赛活动,提高中医药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全面锻炼中医药队伍,提高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内容
1、各县、区组织1支队伍参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单独组队,邀请市属院校、药企组队参与。
2、竞赛分预赛和决赛,内容涉及中医基础、诊断、护理、方剂、医古文、四大经典、中医临床各科、中药鉴定、中药调剂、针灸推拿、国学等综合文化知识。
3、竞赛设置团体奖、个人优秀奖、优秀组织奖,分别颁发奖牌、证书。
4、各县区预赛在9月底完成,决赛于10月底完成。
(三)项目单位
市中医院、市中医药学会
(四)资金安排
项目总经费10万元。
二、示范中医馆建设项目
(一)项目目标
各县区建设1所示范中医馆,主要业务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设施符合《亳州市示范中医馆基本标准(试行)》(亳卫秘〔2019〕132号)。
(二)项目内容
1.科室设置及内外装饰
设有中医诊室(4个以上)、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包括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养生保健等,康复设备满足临床需求)、中药房和中药煎药室。中医馆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400平米,独立使用单体建筑或整个楼层。
项目单位所有建筑装修风格要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诊区内的设施,如桌椅、宣传展示区等要融入中医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设立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
2.人员配置
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30%以上且总数不少于4人,每个诊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药房工作人员应具有中药师(士)资格,有中药饮片鉴别经验。中医人员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率不低于50%;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率不低于90%。
3.设备配备
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电冰箱、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和针灸器具(包括针灸针、火罐、电针仪、艾灸仪等)、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等至少8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应配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等6种以上中医康复治疗设备。
(三)项目单位
各县区卫生健康委
(四)资金安排
市财政补助经费110万元,其中谯城区薛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万元,其他县每个中医馆10万元,不足部分由各县区卫生健康委配套。其中谯城区薛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期拨付40万元,剩余40万元于8月底考核验收后拨付。
三、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在第3批市名中医中通过所在单位推荐建立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7个,整理并推广名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探索名中医诊疗疾病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鼓励青年名中医成才,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1.项目范围
市中医院徐仁权名中医工作室
市中医院孟庆贺名中医工作室
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王体凌名中医工作室
利辛县中医院王中瑞名中医工作室
蒙城县中医院马瑞名中医工作室
市人民医院张秀芳名中医工作室
涡阳县中医院郭娟名中医工作室
2.项目内容
(1)工作室团队基本要求
①工作室负责人: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副高以上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与指导老师专业一致,并在本岗位工作5年以上,导师推荐;熟悉并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和相关专业的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事业心、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保证80%的时间在工作室工作。
②工作室成员:成员3-5人,年龄、专业、职称及工作年限结构合理,热爱中医药传承工作,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学术水平,中医临床工作中勤奋努力。
(2)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工作室主要包括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名中医示教观摩室、名老中医资料室(阅览室)。
(3)开展名中医研究型继承工作:结合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重点选择名中医平时擅长治疗的3-5个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系统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总结研究,形成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和方法,推广应用于临床。
(4)进行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对名中医临床资料,重点是回顾性临床资料进行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形成临床思想,出版专著等。
(5)培养临床、科研人才:通过临床研究总结,结合名中医专家传承指导和现代科研分析,建立起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机制,逐步探索并形成有效的中医临床科研方法,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中医临床和科研人才的培养。
(三)资金安排
市财政补助经费35万元,每个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5万元,所在单位配套5万元。
四、谯城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人员培训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培训,提高谯城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达到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拥有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目标,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培训范围和内容
1.参训人员
在全区选拔200名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到安徽中医药大学进行培训。
2.项目内容
培训时间为7天。其中:安排5天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及应用培训,2天临床见习。培训内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出版的《常用中医临床适宜技术》设置。重点为艾灸、推拿、康复理疗、火罐、刮痧等副作用小、群众易于接受的中医药诊疗手段,以及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颈肩腰腿痛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人员选派由谯城区卫生健康委负责,理论培训、临床见习由安徽省中医药大学负责。
2.考试考核
培训结束后将组织进行考试考核,考核合格者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5分,并由省中医药大学授予培训证书。
(四)资金安排
培训费2000元/人(含住宿、餐饮、教材学习用品、专家讲课、见习费等),其中市财政拨付20万元,区财政配套20万元。
五、首届青年名中医奖励项目
评选首届青年名中医10名,每人奖励0.5万元,用于进修、培训或学习用品购买等(不得用于个人生活消费),计5万元。
六、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项目
(一)项目目标
在全市选拔素有声望、群众信任、传承明晰但尚未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或中医专长医师资格的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予以抢救性传承推广(详细方案单独下发)。
(二)项目内容
1.每名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配备2名拥有中医执业医师证书的青年中医师(35岁以下),作为传承人员。
2.签订师徒关系协议书,建立师徒关系,传承人员以后须自认为该传统医术传承者并承担继承推广义务。
3.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须完整传授所拥有的传统医术予传承人员,传承人员须完整继承传统医术习用者医术。
4.学习期限1年。传承人员轮流跟师学习,每人至少有一半工作时间在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身边学习,其工资及待遇不变,享受科室平均奖。
5.安排固定场所(传承者工作地或民间传统医术传承中心)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由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指导,传承人员负责开方,收益归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
6.传承人员有义务帮助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获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
7.由民间中医协会、市中医药研究会负责调查、人员推荐等工作。
(三)资金安排
共20万元,6个项目名额。每名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及传承人员学习期间补助1万元。民间中医协会、市中医药研究会每单位1万元工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