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卫〔2021〕48号
关于印发亳州市2021年中医药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健康委,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为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市政府今年安排200万元中医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中医药工作。为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市卫生健康委制定本实施方案,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县区、各项目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项目执行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年底前完成。
二、各项目单位要按照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文件规定,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项目任务合理使用项目资金。
三、市卫生健康委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项目联系人:赵少刚,联系电话:0558-5555522,
电子邮箱:1760601480@qq.com。
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6月22日
亳州市2021年中医药市级财政
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中医药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安排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项目、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强化(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建设)项目、中医名科建设项目、民间中医药传承推广项目4个子项目。
一、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项目
(一)项目目标
通过全市开展“学中医、读经典、精临床”的专业技术竞赛活动,提高中医药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全面锻炼中医药队伍,提高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营造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二)项目内容
1、各县、区组织1支队伍参赛,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单独组队,邀请市属院校、药企组队参与。
2、竞赛分预赛和决赛,内容涉及中医基础、诊断、护理、方剂、医古文、四大经典、中医临床各科、中药鉴定、中药调剂、针灸推拿、国学等综合文化知识。
3、竞赛设置团体奖、个人优秀奖、优秀组织奖,分别颁发奖牌、证书。
4、各县区预赛在9月底完成,决赛于10月底完成。
(三)项目单位
市中医院、市中医药学会
(四)资金安排
项目总经费10万元。
二、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强化(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建设)
项目
(一)项目目标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亳发〔2020〕12号)关于全面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员培训,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基本中医药诊疗设备,消除中医药服务空白点,确保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诊疗项目,中医药诊疗量占总诊疗量30%以上。
(二)项目内容
1.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员培训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脱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1)参训人员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均需派出人员参加脱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2)培训机构
各县区自行组织培训,组织培训时必须选择本省或本市专业中医药教育机构如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亳州中药科技学校等院校。
(3)培训时间及内容
培训时间至少7天。其中至少安排5天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及应用培训,2天临床见习。培训内容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出版的《常用中医临床适宜技术》设置。具体培训内容包括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火针火罐,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颈肩腰腿痛等)的中医药诊疗技术。
每项技术至少培训半天(4课时),教授基层实用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法。
培训必须于2021年9月底完成,培训结束后必须组织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培训人员姓名、单位于9月底前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诊疗设备配备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以下中医诊疗设备:
推拿床:1张
TDP神灯:2套
牵引椅:1把
成套配备刮痧板、火罐、艾灸盒等。
上述设备建议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品目中筛选,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品目进行调整,但总价值不得低于上述品目。各县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设备配备情况于2021年12月底前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3.中医诊疗量达标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诊疗量占诊疗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
(三)项目单位
各县区卫生健康委。
(四)资金安排
项目总经费140万元,每县区安排35万元。
三、中医名科建设项目
(一)项目目标
改善专科基础设施,培养学科人才梯队,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打造中医药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中医重点专科,在全市发挥示范作用,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专科诊疗服务,近期目标成为全省“十四五”重点专科,远期目标成为全国重点专科。
(二)项目内容
1.提升特色专科水平:对本科重点病种进行梳理和总结,至少制定2个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并及时进行优化、分析、评估和推广应用。
2.培养专科人才:选派人员进修和参加培训,提高专科诊疗水平。
3.改善基本条件:配备专科诊疗设备,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项目单位
市中医院肝病科、眼科。
(四)项目经费
30万元。每科15万元。
四、民间中医药传承推广项目
(一)项目目标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设立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中心”的要求,开展民间中医药传承推广工作。
(二)项目内容
1.设立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中心
在市中医院挂牌设立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中心,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关诊疗设备,明确专人负责,并开展以下工作:
(1) 调查民间传统医术现状,对素有声望、群众信任、传承明晰但没有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其医术有失传风险的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予以抢救性传承推广。
(2) 搜集、购买确有医学价值的民间传统医术(药方、手法等),加以甄别后整理推广。
(3) 组织上述民间传统医术习用者,在民间传统医术传承推广中心指导开展诊疗体验活动、义诊活动。
2.民间传统医术宣传推广工作
依托亳州市中医药研究会,组织民间传统医学习用者,开展民间传统医术宣传推广工作。
(1)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民间传统医术、科普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方式方法,全年组织到机关、学校、社区、行政村义诊不低于100场次,每次参加人员不少于10人,服务群众不少于200人。
(2)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传统经方推广培训工作,聘请国医大师、知名专家来亳示教、讲学,年内组织大型培训3场次,每次邀请省国医名师以上人员参与授课,培训100人以上。
(3)组织1次全国性民间中医药论坛。
(4)组织免费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培训班,提高我市考生通过率。培训时间在3天以上,培训人员30人以上。
3.华佗五禽戏推广工作
依托市导引养生协会,发挥中医健身气功在健身和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推广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丰富内涵。
(1)培训对象为三县一区的医务工作者代表,乡镇、社区负责健康工作的代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导引养生爱好者等。培训的代表将作为师资培训其它人员。
(2)三县一区各培训四期,市直培训一期,每期60人次,每期3天;共计300人次。
(三)项目单位
市中医院,并通过市中医院安排专人负责督促市中医药研究会、市导引养生协会开展工作。
(四)项目经费
20万元。其中市中医院15万元,通过市中医院拨付市中医药研究会2万元,市导引养生协会3万元。
抄送: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发展处,中医药服务管理处,市财政局。

亳州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室 2021年6月22日印发